人才智力支撑振兴 近年来,抚顺市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,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作为“领头雁”,率领着一支由2位省创新型领军人才、22位省级优秀专家、131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204位国家和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、179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535位青年学科(专业)带头人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,不断开拓进取,创新创业,为城市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。 近年来,抚顺市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基础支撑作用,以8位有突出贡献省级高技能人才和596位职工技术状元为代表的全市3.2万高技能人才,有力地支撑和服务了抚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。 抚顺市注重发挥农村乡土人才的致富带头作用,以600名 “农产品经纪人”和5248名“三向培养”对象为“领头羊”,组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365个,帮带农民发展致富项目3万余个,带动农民致富5600多户,2010年助农增收3亿元。 抚顺市委、市政府出台《关于举全市之力推进沈抚新城建设的决定》,几年来,沈抚新城紧扣重大项目建设,引进、吸纳副高级以上优秀人才950人,达到全市总量的1/10,支撑沈抚新城地区生产总值三年实现174亿元,是前14年的1.38倍。 近年来,抚顺市人才科技贡献日益突出,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、国家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辽宁高性能纤维基地与清华大学、中科院等国内近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 “产学研联盟”,实现技术与产业“牵手”。同时,大力引进海外创新团队60余个,引进高层次人才884人,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71亿元。 齐抓共管织就网络 “人才兴则城市兴,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。”这是抚顺市委书记刘强反复强调的一句话。抚顺人才工作的蓬勃发展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单位的齐抓共管。 市委书记、市长担任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,“一把手”亲自抓“人才强市”建设。创建全市人才工作责任体系,让各县区和28个责任单位明确职责、各司其职,以12个专项工作协调小组为牵动,与全市162家重点单位相配合,共同织就全市人才工作网络。 抚顺市委书记刘强亲自主持抚顺人才发展规划编制和论证工作,设计了9大人才工程。代市长王桂芬对规划编制提出了多处建设性意见。市委副书记喻国伟对人才政策规划提出明确意见。抚顺人才发展规划在广泛征求、充分吸纳各县区、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事业单位意见建议基础上,经省、市专家、学者反复论证,先后进行了20多次修改、完善,在市委常委会议上审定通过,已正式印发。 2011年,抚顺市已安排科研、培训、支持人才成长等各项人才投入的财政预算达到3560万元,人才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,体现了抚顺市对于人才发展的高度重视。 抚顺市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。几年来,为全市20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优惠开通了家庭宽带,为224位高级专家办理了 “高级专家特诊证”,组织了450名优秀人才健康体检,每年春节前由市领导带队,走访慰问我市部分优秀人才,向全市600多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邮寄慰问信,鼓舞了各类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家乡建设。 务实推进全面发力 为了找准抚顺人才工作的突破口和发力点,开展了 “全市人才资源状况大调研”工作,全市20个调研课题承担单位、24个专题调研组、70余位编著者利用1年时间,对抚顺人才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,他们的心血凝结成了2本书——35万字的人才发展蓝皮书 《抚顺人才发展报告》和50万字的《沈阳经济区人才政策汇编》,并建立了包括8892名高层次人才信息的 “抚顺市高层次人才信息库”,成立了“市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会”,夯实了人才工作基础,提高了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。 为了解决当前抚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他们提出了鼓励、引导和保护人才发展的10大政策措施;按照人才发展具体化、项目化的要求,启动实施了五大类9项重大人才工程,沈抚新城和石化新城将建成“人才智力高度密集、科技创新高度活跃、新兴产业高速发展”的改革示范区,在重点产业大力实施“科技创新团队引领计划”、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示范计划”……抚顺市将迈入以人才引领发展、以创新创造未来的科学发展的高速路。 为了确保9项重大人才工程的顺利启动和实施,抚顺市创新性地将十年发展规划分解为可操作的 63项具体推进措施,并从10个方面给予人才事业发展34项强力支持,同时明确了2011年,也就是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启动人才工程的63项重点工作,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进度,为实施人才发展规划设计了简明的“操作手册”,为抚顺人才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规划出步骤鲜明的“路线图”,努力创造人才辈出、人尽其才的环境。 记者刚刚了解到,在2011年抚顺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已将人才发展列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保障措施,已列入抚顺市“十二五”规划之中,实现了人才规划与 “十二五”规划的无缝对接。抚顺的明天,将伴随人才事业的快步发展,而变得更加美好、更加辉煌! |